首页 >  新闻 >  独家-英超文化论Ⅱ:1980年代的那座利物浦城

独家-英超文化论Ⅱ:1980年代的那座利物浦城

来源:新英体育 2017-09-06 10:31

分享到:

导语:一本叫《The End》的小册子,记录1980年代的另一个利物浦。

相关标签: 利物浦 驻英记者

利物浦球迷高唱队歌 永不独行响彻安菲尔德

本文作者为新英体育现场团驻利兹记者家齐

足球高于生死?

a.png

在今天,社会对于这个问题答案绝对是否定的。

但我想在英格兰,恐怕没有谁比利物浦和曼联球迷更能对生死与足球有更深刻的体会。

在我看来,无论是利物浦还是曼彻斯特,这里的足球文化都很深厚,甚至有一点沉重。

在利物浦,“You’ll never walk alone”和“Don’t buy The Sun”几乎成了最有名的两个词汇,尽管一个是正面而另一个则相反。爱的继续爱,恨的继续恨,是非自有公论,真相早晚会水落石出。

面对生死,今天的利物浦球迷也应该是看得很透彻了。在2017/18新赛季第一个主场对阵水晶宫开场之前,安菲尔德53000名到场球迷一同为几天前的巴塞罗那恐怖袭击默哀一分钟。文章开头,先奉上当时的《You’ll Never Walk Alone》和默哀的现场视频,如果看官您有耐心,不妨细细评味一下这段视频所包含的利物浦人情怀。

荣光

从1979/80赛季到1989/90赛季,11年联赛7冠;1981和1984年两夺欧冠。

1.jpg

没人能否认和抹灭利物浦1980年代给英格兰足球史带来的荣光。当时的利物浦,巴恩斯和比尔兹利两名看似最不英式的球员在当今的英格兰中前场已经绝迹,他们有着最好的进攻和防守。

2.jpg

无论是后来49场不败的阿森纳、多年称王英超的曼联、亦或是后来的穆式蓝军切尔西,都没有达到当时的利物浦在英格兰和欧洲展现出来的统治力。这种统治力,后来又有两个时期出现过,就是90年代的米兰和不久前的巴塞罗那。

3.jpg

披头士之后,英格兰又有了利物浦足球队这个大招牌。

4.jpg

阴暗

当时的英国政府,想凭借利物浦足球和披头士的荣光,把全世界的游客吸引到利物浦旅游。

5.jpg

为此,由海洛因引起的犯罪和落魄的老工业城市工厂关闭所带来的高失业率被政府有意识地掩盖。

6.jpg

1985年5月19日海瑟尔惨案,1989年4月15号希尔斯堡惨案,加上英国政府对足球流氓和酒精的整肃。可以说,自此,利物浦荣光不再。

7.jpg

记录

在那个前社交媒体时代,一本叫《The End》的手册记录了那个年代的利物浦。

8.jpg

之所以没有叫它杂志,是因为区别于magazine(杂志),它有着自己的名称 – fanzine,用粉丝的英文fan和杂志的后缀名zine组成,也就是说它是由粉丝和社团自发创办的杂志。

9.jpg

在当时的演唱会和球赛现场周边小贩的摊上,这本口袋书大小的小画册充满了街头的态度、幽默而又不失讽刺,而且英格兰人向来对所谓的“小道消息”有独特偏好。

10.jpg

Peter在1981年9月创办了《The End》,在那个前互联网时代,各个城市独树一帜的风格不是由媒体传播,而是依靠口碑进行流传。当时,伦敦的优势还没有那么明显,曼彻斯特的时代也没有来临,利物浦这座城市代表着英格兰的青年文化以及最好的足球和音乐。

11.jpg

凭借Peter们对足球独有的灵感以及高深的音乐、美术造诣,《The End》得以迅速在安菲尔德和古迪逊公园流传开来,最高的发行量也有将近5000册。不同于各种经过美化的杂志,《The End》将真实的工人阶级生活在世人面前展现出来——在足球和音乐的荣光下,还掩藏着更多的失业工人、酗酒、青少年犯罪以及毒品等等等等。

12.jpg

它的最后一版是在1988年,联合创始人Peter Hooton,也就是后来的农场乐队(The Farm)主唱,同时也是利物浦超级球迷和评论员(给卫报、442以及LFC TV做过很多期专栏和节目)在回忆这本fanzine时说:“那是对于工人阶级的观察,像一本日志,记录了1980年代地下的利物浦。”

13.jpg

顺带提一句,The Farm的成名曲《All Together Now》后来成了埃弗顿队近乎半官方的队歌(可能是由于Peter出生在埃弗顿的缘故,就像没有人知道列侬到底是利物浦还是埃弗顿球迷一样),关于Peter Hooton,我打算以后专门写写他,因为我对足球和音乐总是情有独钟。

 14.jpg

(图片来自网络,视频来自新英体育现场团驻利兹记者家齐)

相关标签: 利物浦 驻英记者

分享到: